当前位置:主页 > 股市资讯 > 正文

1. 股市泡沫对经济有什么积极影响

06-15 股市资讯

1. 股市泡沫对经济有什么积极影响

么叫做泡沫,就是价格偏离价值,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已经离开了基本面了。

泡沫实际上是由两股力量形成的,一股力量呢叫做非理性预期,另外一个就是资金。

什么叫做非理性预期呢?就是说,我不看道琼斯指数股里边这个盈利的情况,我也不看美国的经济情况,我也不看世界的经济情况,我就是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原因,我认为它能涨20%,那你会怎么做呢?你赶快买进,但是当你一买进,当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去买的时候,道琼斯还真就涨上去了。所以由这种非理性预期驱使的资金流入到股市里面把股市推高,这种推高反过来印证了非理性预期,反过来印证了非理性预期,所以呢就使得这种非理性预期变得好像理性化了。因此,它更坚信不疑了。他说还能涨,继续往里投,果然它就继续往上涨。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价格已经越来越偏离价值,越来越偏离价值了。那么这个时候泡沫就形成了。 泡沫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啊,就是说它的股价跟它基本面脱节,跟公司本身价值,公司价值是什么呢?就是它未来的盈利能力,这个未来的盈利能力怎么来算呢?很难算,很难判断。过度的泡沫会导致股灾,股灾又会使经济崩盘,股市历史周而复始地讲述着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于是,1933年至1934年间,《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在美国相继出台。它们作为股市的守护神,成了抑制股市泡沫最为有效的武器之一

2. 股票市值上升或下降分别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其实你应该看看马克思主义

里面有一句话可以大致的概括一下,具体的要细微的说估计要几千字了,谁也没功夫在这给你解释

价格永远围绕价值做上下浮动,价格高于他本身价值就会产生泡沫,价格低于他本身存在的价值就会回归,比如上证A股跌到998的时候就是严重的价值低估,大盘涨到6124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的泡沫比较大。这个时候银行就会通过利率调整把他本身价值体现出来。

至于股票,在中国这个政策消息市里,本身就会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起价值往往会被投机所掩盖起本质。

在中国股票市场里每只股票基本都有一些基金,大机构,私幕控盘,从国际大亨发明对冲基金以后,股票的涨和跌完全要看这些人的脸色,但是总体一个大趋势是不会被改变的。

3. 请问何为股市泡沫,如何形成,对经济有何影响

A股不具备出现持续泡沫的可能———增长收敛下虚拟经济繁荣的持续性 1、沪深股市能否脱离实体经济?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股市脱离实体经济的运行,被宾斯维杰(Binswanger《股票市场、投机泡沫与经济增长》,1999)解释为特定阶段的新经济现象。

宾斯维杰认为,只有成熟的金融市场才可能孕育可持续性的投机泡沫。目前中国的经济虚拟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美国上世纪80年代水平,金融自由化刚刚开始,这是泡沫不会出现的基本背景。

此外,中国的实体经济中仍然蕴含着大量的投资机会,资本的积累过程远未结束从而不存在实体经济动态无效的约束。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的股市融资存在着大量的需求,正像我们提出的,本轮牛市是扩容的牛市,所以股市也不具有不可再生性。

从这些角度看,我们认为沪深股市仍将必然与实体经济的走势保持一致。 2、资产价格膨胀的经济增长和财富效应在中国并不显著 对于美国这样的成熟经济体而言,在实体经济的增长动力枯竭之后,资产泡沫确实能够延缓实体经济的衰退进程,从而实现在实体经济见顶之后虚拟经济仍然能够维持繁荣,但这种机制取决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的大小。

研究显示,股票发行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正向效应,但是股票价格的上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股市价格的上涨则会通过收入预期来影响未来消费,但对本期消费具有抑制作用。

总体来看,如果单从股指上涨角度而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有限的,财富效应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虽然可能在2005年以后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但我们认为由于受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约束,总体来讲沪深股市价格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存在于美国等经济高度虚拟化国家的资产价格膨胀的经济增长和财富效应在中国并不显著,所以我们不能期望中国的资产价格膨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实体经济起到反作用,从而在实体经济见顶之后能够长期维持脱离实体经济的繁荣。 我们虽然肯定沪深股市不会脱离实体经济走得太远,但是我们仍觉得部分因素仍会导致股市滞后于实体经济见顶,或者不跟随实体经济同步下跌,1977-1981年的日本股市就是如此。

3、小结:不必担心泡沫 沪深股市不具备出现持续性泡沫的可能,一方面,判断沪深股市趋势没有必要担心股市会出现过度泡沫,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度乐观从而忘记了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的一致性。 美国的情况表明,股市价格膨胀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将使虚拟经济的趋势能够在经济见顶之后继续繁荣,但这种虚拟经济繁荣的经济增长效应和财富效应在中国是相对有限的,这也同样支持我们不能把沪深股市的繁荣与泡沫和美国股市相类比的判断。

不过,我们认为沪深股市仍然存在短期内滞后于实体经济高点的可能,但这些只来源于流动性因素、升值因素和外资投资的增加,这些因素显然对市场趋势的影响不是最根本的。 在上述逻辑框架下,我们仍然从基本面分析入手来判断市场下半年的趋势问题,而我们认为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企业利润和流动性问题。

其中,流动性固然重要,但对经济增长拐点的判断才是决定下半年走势的关键。 。

4. 股票里的泡沫是什么意思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

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

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

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

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

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

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日本大藏省实行了对不动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措施。所谓总量控制措施实际上是对不动产融资增长速度的一种直接管制,以此达到将不动产余额控制在一定水平上的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每季度不动产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以下。

同时,日本银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将当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减少30%;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也于1989年的12%下降到1990年的7.4%,再跌至1991年的2.3%。

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股价上。1989年末,日经指数达到高峰后,1990年开始下降,至U1990年4月便由38915日元降至28000日元。

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63%(见图6)。1992年7月日本股价降到二战后最低水平,为14000日元。

股价的大幅度下降几乎使日本所有的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都出现了巨额亏损。 图6 日经指数变动情况(1989-1994年) 股价暴跌半年之后,地价也开始大幅度下降。

1990-1991年日本全国地价下跌了46%,使价值为108万亿日元的资产化为泡影。从1991-1992年住宅土地价格大幅下降,东京跌22%,大阪跌36%,名古屋跌13%。

到1994年东京等地的房地产价格的跌幅都超过50%(见图7)。至此,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泡沫彻底破裂。

图7 日本主要六个城市地价指数变动情况(1988~2000年) 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缩,挑破泡沫,这是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讲,1991年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与日本银行突然收紧银根造成日本经济的\"硬着陆\"有很大关系。

(二)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

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

关于泡沫经济破灭对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才首次宣布,按照国际通行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达到5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个估计偏低,有西方人士认为,到1995年8月,日本银行业未清偿贷款总额已经超过日本GDP总额,而未清偿贷款的1/4是不良资产。

(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

有关数据显示,占日本GDP60%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续下降。(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

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机加重。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其中,1992-1994年连续3年出现了零增长。

总之,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陷入到了长期严重的衰退之中,这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被称为\"平成萧条\",是二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对日本经济打击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xmxin.com/xw/157.html